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成人高考 > 院校介绍 > 正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简介

作者:叶老师 来源: 日期:2016-6-17 16:06:12 人气: 标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涵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七所AMBA、CFA协会认证院校,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由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设。 


    学校源于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陈毅担任筹委会主任的中原大学。2000年,原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共同组建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与薪火相传,学校秉持“博文明理•厚德济世”之校训,传承“希贤希圣•不舍昼夜”之精神,励精图治,严谨治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

    2015年1月,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再次入选2015年中国一流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荣膺“中国五星级大学”美誉。

【历史沿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具体为以下几个阶段: 

中原大学(1948—1953)


中原大学时期合影

    1948年,为建设和巩固不断扩大的中原解放区,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和干部,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毅然决定在中原地区创办一所大学,并定名为中原大学。1948年7月10日,中原大学筹委会成立,陈毅担任筹委会主任。8月2日,在中原军区召开的“八一”纪念大会上,刘伯承司令宣布中原大学正式成立。10月,中原大学第一届校领导班子正式组建,范文澜任校长,潘梓年任副校长,孟夫唐任教务长。1949年,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办学,其主要系科成为今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主要基础。1950年,中原大学先后建立起文艺学院、教育学院、财经学院和政治学院(后扩建为政法学院)。

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1953—1958)


中南财经学院高楼

    1952年,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同年,国立河南大学经济系、私立中华大学经济系先行合并到中原大学。1953年,遵照中南地区的院系调整安排,中原大学校名被取消,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为基础,集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南昌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私立中华大学、私立南华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等一批高等院校财经学科,成立中南财经学院,是当时国家按区域以大区命名并重点部署的中国四大财经院校之一(上海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学院、四川财经学院、东北财经学院),直属高等教育部领导;同时,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主体,合并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的政治系和法律系,组建中南政法学院,直属司法部领导,是当时中国法学界著名的“五院四系”高校之一。   

    新成立的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是中南地区唯一的财经、政法类院校,荟萃了并入院校学术造诣较深、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及大量的图书资料。

湖北大学、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58—1978)  

    1958年7月,教育部和司法部分别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移交湖北省管理,湖北省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组建湖北大学(今天的湖北大学是由原“武汉师范学院”改名而来,与原湖北大学并无关系),成为当时湖北省两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之一(另一所是武汉大学)。 

    在极左错误路线的严重干扰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下,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在当时,北京被撤销停办的学校14所,中国人民大学首当其冲,而湖北大学的性质与其极为相似,所以,湖北大学在1969年冬天也面临被撤销的局面。1971年12月,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顶住压力,将湖北大学撤销政法专业,保留财经专业,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成为全国原有18所财经院校仅存的“两所”(辽宁财院、湖北财专)之一。 湖北财经学院(1978—1985)

    1978年,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领导,学院成为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等财经院校。  

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1984—2000) 

    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由司法部领导。

    1985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部属三所财经院校改变名称的批复”,湖北财经学院改名为中南财经大学。 1988年10月,学校建校四十周年,邓小平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为校园内的陈毅元帅半身铜像题写了“陈毅”二字。1997年,学校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贸易经济学、投资经济学被批准成为财政部部属高校首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数量位列部属高校之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0至今)

    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原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与中南政法学院(原中原大学政法学院)共同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

    2000年5月2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正式组建。

    2004年11月,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正式组建。 

    2005年9月,学校正式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11年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重点表彰的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1年6月,学校正式跨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正式建立研究生院。

    2011年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和EMBA项目通过国际MBA协会(简称AMBA,世界三大商科教育认证组织之一)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7所获AMBA认证的院校。 

    2012年5月26日,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部三类培养基地。 

    2012年7月25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建的“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12年8月30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原财政部直属的财经类高校共建的“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12年10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2年11月15日,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格高校。 

    2013年3月2日,学校与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15家协同单位共同组建“会计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1月4日,学校获得CFA协会正式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7所获得该协会认证的大学。 

【办学条件】

    截至2013年6月,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生7100余人,博士生900余人,每年接受来华留学生400余人次,拥有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

院系专业:

    学校下设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MPAcc中心)、公共管理学院(MPA中心)、统计与数学学院等20个学院。 


    据学校2013年6月更新的资料显示,该校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教师总数1600余人,教师中教授215人,副教授529人,博士生导师160余人;其中“长江学者”2人, “楚天学者”19人,有47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2名教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3名教师获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有2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9人入选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计划;1人入选中国会计名家培养工程;1人入选湖北省“跨世纪111人才工程”,42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学校积极引进海外优秀师资,从全球著名学府聘请了多位教授担任“长江学者”、“楚天学者”和“文澜学者”,其中包括美国波士顿大学苗建军获聘该校首位“楚天学者”,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李海涛等,并邀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夫•格兰杰(Clive W.J.Granger)、芝加哥大学迈克尔•科诺利教授(Michael Connolly)等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刘鸿儒、李扬、吴晓求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作学术演讲及担任名誉教授、讲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9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有51个本科专业,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 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经、法、管学科融通创新与社会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民商法、经济史(重点培育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经济学、财政学、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房地产管理、投资学。

    省部级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国民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法律史、民商法学、 经济法学、企业管理、社会保障。

    湖北省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哲学、公安学、新闻传播。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 

    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政治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专业硕士点:

    税务硕士、金融硕士、保险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法律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专业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农林推广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审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学科评估:

    2013年0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正式发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该校人文社科类与管理学类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财经类院校第一,其中财经、政法类主干学科均居全国同类院校前五。具体主干学科得分如下:应用经济学:77分;法学:80分;理论经济学:73分;工商管理:76分;公共管理:72分;管理科学与工程:66分;农林经济管理:71;统计学:72分;马克思主义理论:70分。 

    此次评估学校共参评11门学科,居财经院校参评学科数量之首。其他财经院校参评情况为:上海财大参评10门,中央财大参评8门,东北财大与对外经贸大学参评6门,西南财大参评4门。

    据学校2014年5月更新的资料显示,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7个教学实习基地,2个创新人才实验区,1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创新人才实验区: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解纷专家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知识产权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财政学教学团队、金融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社会保障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金融学课程教学团队、财政学教学团队、知识产权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私法、高级财务会计、货币金融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审计学、市场营销、宪法学、财政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法学、社会保障、投资学、会计学原理、中国法制史。

    省级精品课程:国际私法、高级财务会计、货币金融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审计学、市场营销、宪法学、财政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法学、社会保障、投资学、会计学原理、中国法制史、经济史、民事诉讼法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对外贸易、政治学原理、新闻学概论、中国财政史、行政管理学、大学英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中国税制、财务管理、房地产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国际贸易学、高级财务管理、经济数学基础、统计学、侦查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国家预算管理、农业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微观经济学、保险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会计学、商法学、宏观经济学。 

    2001年,余剑同学在2001年ACCA全球考试第一门课程中以93分荣膺全球第一名。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会计辩论邀请赛总冠军;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中国赛区冠军;中国大学生版权保护辩论赛决赛冠军。2008年,熊好学同学获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海峡两岸大学会计辩论邀请赛亚军;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何灵华入选奥运火炬手。 

    2010年,李敬超同学2010年两项发明获国家专利授权;第七届全国高校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全国决赛 冠军;唐斯同学获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国家特等奖;首届CGA华南区英文辩论赛 Top2。

    2011年,凌珑同学获“微软杯”知识产权辩论交流赛最佳辩手称号;首届安永“明日商业领袖”案例分析大赛全国总冠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最优秀论文奖。

    2012年,中国高校第六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一等奖;中南财大学子受邀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十一次部长会议志愿者选拔大会;第三届“中公杯”未来公职领袖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总冠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全国决赛亚军;第四届法语戏剧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查分析技能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2013年,网中网杯财务决策全国十强邀请赛三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二等奖;第十一届“中行杯”华中地区案例分析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金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二等奖;中南财大学子受邀参加2013甲骨文全球大会(上海)志愿者表彰大会;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会冠军;第十届CASC杯曼弗雷德拉克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国际二等奖;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2013年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2014年,第四届IMA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华中赛区一等奖;学校三人入选首届“长江学子”优秀大学毕业生评选活动;第20届"康腾杯"商业案例分析大赛全国决赛冠军;冯雷同学获2014年ACCA《中国税法》科目大陆地区第一名并入选香港ACCA财会精英培养计划;全国第一届大学生商务外语技能大赛总决赛三等奖;“二十一世纪路劲杯”互联网金融创新案例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税收辩论赛亚军;全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冠军。


    释义:校徽中间图案实体部分为“人”字,虚体部分为“文”字,表示学校人文社科类大学的性质。人形还表示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张开双臂以示开放办学,迈开双腿以示稳步发展。中间图案为一奋发向上的箭头,冲破内圈,表示“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代表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1948”和“中国武汉”表示学校建校的时间和学校所在地点。

    上半圈为邓小平题写的中南财经大学校名(政法两字为集字)。下半圈为校名英文,代表学校面向世界、建设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学校设有两个校区,其中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大部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国际交流生都就读于南湖校区。学校占地2800余亩, 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是中国最早开通校园网络的百所高校之一,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300万余册,电子图书280万余册,为中国同类书刊储量第一,学校新运动场曾作为亚洲第二届大学生足球锦标赛主赛场(2009年)。


    学校所有教学楼在武汉高校率先安装了冷暖空调并提供免费饮用开水,在尊重学生需求的理念下建立“学生专门委员会”接受学生提案。学校建筑建筑命名上,首义校区和南湖校区的办公楼分别命名为中南楼和中原楼,以纪念校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他建筑物命名多为以文字开头,象征文科大学,第二字取与水有关的字,表明校韵像水一样深远。此外,各地校友捐建的人文景点也遍布在校园。建筑特点上,学校在武汉7所211工程高校中有着“小桥流水美江南”的美称。